春宫画:现代女子购买性用具 自明代下半时期以后,春宫画特别流行,那时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寅和仇十洲。唐寅字伯虎,一字子畏,号六如居士,桃花庵主、逃禅仙吏等,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少与张灵相善,学画于周臣,后结交沈周、文征明、祝允明、徐祯卿等,切磋文艺。历史上记录他是个风流才子,诗、文、画俱佳;他性不羁,有时用“江南第一风流才子”印,可是仕途命舛,以后就游名山大川,专致力绘事,以卖画为生。他长于人物,特别以仕女化见长。他画春宫画,也正是他风流不羁性格的显示,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干系,可能也是对事先政界和社会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讽刺与反抗。有人说,他以所眷恋的*女、情妇为裸体模特儿,所以对春宫画才画得那么传神,那么维妙维肖。 与唐寅可相媲美的另有仇英。仇英字实甫,号十洲,太仓(今属江苏)人,居苏州(今属江苏)。他是工匠出身,之后也从周臣学画,为文征明所称誉,从而知名于世。他主要以卖画为生,画春宫画也十分有名。他画全身着衣的恋人,也画裸体相交的男女。在一轴明春宫卷的卷首中指明他画了一套“十荣”,即十种不同的性交姿势,但这些画并没有流传下来。 至于唐寅的春宫画,后代有不少记录。明作家陈继儒所辑著的《太平清话》中指出唐寅写有与*女嬉戏的记录, 书名《风流遁》 。《太平清话》云:唐伯虎有《风流遁》,数千言,皆青楼中游戏语也。此书已经失传,但从中能够看到,唐寅作春宫画是有他的生活底子的。另外,在《风流全集》一书的序言中,指出该书的春宫图是根据唐寅的《竞春图》绘成的。在《鸳鸯秘谱》中也提到唐寅有另一套差不多的作品,叫“六奇”,这也许就是唐寅的所谓“花阵六奇”。此画已不可见,但描述这些画的文字却保存了下来。 仇英喜接待修长、苗条、鹅蛋脸的美女,穿长而拖地的裙衣,特别精于作宫廷场面的画。而唐寅所绘的女性却显得壮健丰腴,妖冶,圆脸,使人联想到唐代美女的个人形象。唐寅所绘的女性有个特点是“三白”,即前额一点白,鼻尖一点白,下颔一点白,这往往是先人判别真假唐寅画的一个标准。 至于清代的春宫画,则以改琦最有名。他是松江人,字伯蕴,号香伯,又号七芗,别号玉壸外史,工画人物佛像,画山水花草兰竹小品也运思迥别,世以新罗山人比之。他的春宫画多工笔,蕴藉蕴藉,雅而不俗。 在明代,习尚所及,连大家闺秀也喜绘春画。明人徐树还作《识小录》记云: 虞山一词林,官至大司成矣。子娶妇于郡城,妇美而才,眷一少年。事露,司成必置少年于死地,而其子反左右之。司成以惯成疾。其子妇能画,人物绝佳,春6宫犹精绝。 事先,天津杨柳青一带的贫家妇女也精于此道,每年春节前将春画当作年画在市场销售,这就是有名的“闺女春”。 这些现代春宫画,对男女人物的姿势、神态、心理大都刻画得详尽而真实,可以反映出古人对男女性反应理解的深刻。例如《肉蒲团》描写未央生给他的妻子玉香看春宫画,并把上面的题跋念给她听。第一幅乃纵蝶寻芳之势:跋云,女子坐太湖石上,两足合并,男手以玉麈投入阴中,左掏右摸,以探花心。此时须眉妇人,俱在入手之初,未逢佳景。故眉目开张,与寻常面目不甚相远也。第二幅乃教蜂酿蜜之势:跋云,女子仰卧锦褥之上,两手着实,两股悬空,以迎玉麈,使须眉识花心所在,不致妄投。此时女子的神情近于饥渴,须眉的面目似乎张惶,使观者代为着急,乃化工作恶处也。第三幅乃迷鸟归林之势:跋云,女子欹眠绣床之上,双足朝天,以两手扳住男人两股,往下直椿以下,佳境已入,能恐复迷,两下正在用工之时,精神勃勃,真有笔飞墨舞之妙也。第四幅乃饿马奔槽之势:跋云,女子正眠榻上,两手缠抱须眉,有如束缚之形。须眉以肩取她双足,玉麈尽入阴中,不得纤毫余地。此时须眉妇人俱在将丢未丢之时,眼半闭而尚睁,舌将吞而复吐,两种面目,一样神情,真化工之笔也。第五幅乃双龙斗倦之势:跋云,妇人之头,欹于枕侧,两手贴伏,其软如绵。须眉之头又欹于妇人颈侧,浑身贴伏,亦软如绵,乃已丢过后,香魂欲去,好梦将来,动极近静之状。但妇人双足未下,尚在须眉肩臂之间,犹有一线生动之意,不然竟像一对已毙之人,使观者悟其妙境,有同棺共穴之思也。 以上这些描绘,充分反映了人类性心理、性心理反应之真实。本世纪60年代,美国的玛斯特斯和约翰逊两位博士经过大量研究,宣布了《人类性反应》一书,提出了闻名的性反应四周期理论,被认为是真理。其实,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已充分体现于中国二三千年前的古籍中,并在现代春宫画中显示无遗。 据高罗佩在《中国现代房内考》中记录:明代的春宫画通常都装裱成横幅手卷,或作旋风装折叠册页。前者大多是男女性交的连续画面,画了性交的各种姿势。这种手卷高约10吋,长10至20呎,画纸通常不超过8吋见方;它们约作24幅一套、36幅一套或其他数字,每套的幅数各有典故,并在每幅画的前面还衬以写着艳诗的纸页或绢页。手卷用绫子镶边,古锦为护首,最终用玉或象牙雕成的别子别紧;册页以木夹板或外裱古锦的硬纸板为封。总之,装帧是十分讲求的。《金瓶梅》第十三回末尾简短描述了小说主人公西门庆的一件春宫手卷,据说这个手卷是从内府散出的。书中描绘说: 内府镶花绫裱,牙签锦带妆成。大青小绿细描金,镶嵌十分干净。女赛巫山神女,男如宋玉郎君。双双帐内惯交锋,解名二十四,春意动关情。 这些春宫画,不仅在内宫、在官僚豪绅之家流行,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,这是明代的春宫画与前朝不一样的地方。因为流行广,需求量大,有些出版商又在印刷上下功夫,其本领达到相当高的程度,明末尤甚。高罗佩认为最好的套色翻印于1606年至1624年,使用了五种颜色,这些画代表了套色春宫画的全盛期,它只流行了约20年。1644年清朝创建后,这种艺术已完全绝迹。 明末的春宫画不仅盛行于京师、天津一带,也盛行于锦绣富丽的江南。目前有资料可查的明末江南春宫画册有《胜蓬莱》 、 《风流绝畅图》、《鸳鸯秘谱》、《繁华丽锦图》、《江南销夏图》等。其中《风流绝畅图》影响很大,其影响直至外洋,其中人物姿态画得十分精美,栩栩如生,据说是唐寅所作。另有《江南销夏图》被认为是明代套色春宫画的最晚的典型作品,年代大约在1640至1650年之间,设计水平很高,人体姿态画得正确细腻,对情况的描绘也独具匠心。 三、日本的“浮世绘” 应该提出的是和明代的春宫画有密切干系的日本的“浮世绘”。“浮世绘”是从日本“大和绘”的屏障碍、描写闺情与寻常世态的“绘卷”和古典小说的木刻插图等底子上形成的,是描写民间日常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。花街柳巷的爱情、歌舞伎演员的倩影与运动,月下花前的吟咏,出野游宴和旅途漂泊等等,都是“浮世绘”的素材;娇媚的名*、舞女以及“汤女”都是“浮世绘”的主要角色。值得注意的是不少“浮世绘”的作风和我国明代春宫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。“浮世绘”兴起于德川时代(亦称江户时代,1603年至1867年),而兴起的17世纪初正是我国明朝末年春宫画遍及流传的时代。日本“浮世绘”早期闻名的大师菱川师宣(1618~1694)的《绘本风流绝畅图》是因为看到我国的明代春宫画《风流绝畅图》而加以模刻的,他也利用了事先最新的印刷技能而闻名于时。当然,和我国明代的春宫画相比,日本的“浮世绘”也有不少特色:为了迎合市民趣味,“浮世绘”画家们开始抛弃人物众多的大场景而更多地描绘生活琐细的小节;将组合的人群分解为独自的美人图而加以特写;将来自中国画传统的刚劲线条变为柔和而流畅。 四、春宫画的作用 春宫画的主要用途当然是提供性浏览与激起性兴趣。对此,明代的性小说上有一些记录,例如《肉蒲团》中的未央生因妻子玉香对性生活显示冷淡,就想用春宫画来刺激她: 未央生见他没有一毫生动之趣,甚以为苦,我今只得用些淘养的工夫,转变他出来。明日就书画铺子中,买一幅绝巧的春宫册子,是学士赵子昂的手笔,共有三十六幅,取唐诗上三十六宫都是春的意思,拿回去,典与玉香小姐一同翻阅,可见男女交媾这些套数,不是我创造出来,古之人先有行之者,现有程文墨卷在此,取来证验。 玉香看了春宫画册,开始时面红耳赤,认为它玷污闺阃,要叫丫环拿去烧了。后经未央生一再动员、注释说明,使玉香渐受影响: 玉香看到此处,不觉骚兴大发,未央生又经过一页,正要指与他看,玉香就把册子一推,立起身来道,什么好书,看得人不安闲起来,你自己看,我要去睡了。 因为春宫画有这样强的性刺激作用,所以其正负效应都十分突出,它能诱引一些人,特别是好奇、重摹仿的青少年进入邪狎之途;同时,也可用于性治疗、性激起,直至昔日,它都是性治疗的工具之一,当然要严酷控制其传播范围。 在中国现代,春宫画起了性教育、性启示的作用,起了激起性兴奋的作用,同时另有“压邪避灾”的作用。古人认为性乃污秽不洁之事,如以春宫画贴门上则鬼不敢进,贴灶头上可避火灾等等。《红楼梦》中就有一段文字叙述春宫图是作为防火之用。晚清那位编印《双梅景 丛书》的叶德辉也喜欢用春宫图来防止藏书受灾。我国现代另有一种作男女交媾状的陶瓷器,名为“压箱底”,也起到上述的“避邪”和性教育工具的作用。所谓“压箱底”,一则有秘而不宣的意思,在闺女出嫁前夕,母持之以示女。二则古人认为小鬼能在不开启人们箱笼的状况下把箱内的财物窃去,有了“压箱底”,小鬼就避而远之,不敢来了。 |